三大驱动力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初显成效。在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和空域政策的多重叠加推动下,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无人机产业主导低空经济发展。无人机成为低空经济发展主力军。截至2023年底,我国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126.7万架,全年飞行2311万小时,全行业无人机企业近2万家。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以大疆创新、道通科技、极飞科技为代表的民用无人机企业,无人驾驶航空器销量已多年位列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70%。专利技术全球领先。10年间,我国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由2014年的852件增长至2023年的14134件,增长近16倍,且近3年持续保持超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已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第一大专利技术来源国。
完善政策法规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行业条例和空域政策齐发力。《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是全球首部无人机管理条例,实现了从“管制”到“管理”的重大思路转变,为无人机产业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行业发展前沿领域探索显成效。目前,我国在城市空中交通(UAM)、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全空间无人体系等领域的探索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初步形成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和经验。深圳市初步构建起以地方法规为基础,以相关政策规划为引领,以智能融合低空系统为管控手段支撑,以城市内直升机空中通勤、无人机快递物流、eVTOL场景探索等场景应用为发展核心的体系化发展模式。合肥骆岗公园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初步实现无人体系的标准体系、数据中心、运行管控、检测认证、通信协议、政策法规“六统一”。我国公安部门历经北京冬(残)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等多次重大活动,已初步形成了保障重大活动期间低空防控的思路和模式,形成了可推广的场景应用经验。
实现低空经济新增长重在发挥三大驱动力。进一步巩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基础,保持国际领先优势,要重点发挥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和管理改革三大驱动力,着力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
科技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贯穿低空经济发展各环节各链条。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设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低空工业体系,提升我国新材料、新能源、新机型以及新型机载电子设备的研发能力,持续扩大我国在新能源航空器、eVTOL、飞行汽车等领域的领先优势。科技创新是推动传统二维地面经济上升为三维立体经济的重要支撑。要加强低空经济与地面经济深度融合,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低空服务,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先进技术的应用是提升低空保障和服务能力的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我国在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5G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开展管理使用导向的技术拓展,进一步强化在低空空域管理,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识别、反制以及低空数据管理和使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也是牵引低空经济发展并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的根本要素。应用场景驱动的本质是需求驱动,以应用场景牵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四大产业发展。要持续深化现有应用场景,对农林植保、工业巡线等生产作业领域,警用安防、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快传统有人机和无人机的融合使用和转换替代,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度重视政府主导和政府专用类应用场景的拓展,大力推进无人机“工具化”发展,重点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建设,推进在公安执法、海关缉私、江河巡查、公路巡检、环保巡查、国土测绘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持续拓展新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低空产品和服务向“大众化”发展,推进低空产品与更多领域深度融合,拓展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个人消费等领域的应用。注重低空飞行与公路、铁路、水运等领域的联动发展,探索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等未来场景的应用。
管理改革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新型生产关系提出的必然要求。管理改革驱动的重点是深化低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推动建立与低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管理改革驱动的最终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实现在管理端依法依规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目前,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空域资源得到持续优化与拓展,已经不局限于1000米或3000米的范围。要进一步深化在适航审定、飞行活动审批、运营监管、空域管理、安全管控等方面的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央地之间、军地之间、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目标和行动的一致性,以更高水平的供给满足和创造更高质量的需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形成发展合力。
(作者:敖万忠,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