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全景智业文旅规划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经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旅游景区等方面的各类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品牌策划、形象设计,旅游商品设计,项目运营管理与咨询,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等业务。   完成的代表性项目有:   - 泽普金湖杨创建国家5A级景区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   - 新疆帕米尔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系列规划;   - 新疆博斯腾湖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   - 和硕县美丽乡村系列规划;   - 阿瓦提县乡村振兴(县乡村三级)系列规划;   - 麦盖提县刀馕巴扎产业园总体规划;   - 麦盖提县叶河非遗廊道系列规划;...
活动策划 课题研究
品牌设计 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 发展规划
2010“达坂城杯”全国帆板锦标赛策划方案 芳香植物科技园规划设计

地域文化的景观表达

    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的中心,城市建设与建筑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当代建筑成为强势文化,吸引着全世界的建筑师参与设计,然而,“近年来在国际设计领域广为流传两种倾向,即崇尚杂乱无章的非形式主义和推崇权力至上的现实主义。”(国际著名建筑理论家亚历山大·楚尼斯的评价)这股思潮已经由境外建筑师引入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他们设计思想的实验场,甚至是他们奇思怪想的实验场。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我们国家2008年奥运会场馆设计和建设,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不同层面的激烈探讨。
    我们的城市建筑正从过去“千篇一律”的极端走向“千奇百怪”的另一个极端,从“仿古一条街”走向“万国租界”,从“小桥流水人家”走向“宏构巨筑”,从对人的漠视到对物的崇拜。惟独缺乏当下属于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城市和建筑风格,以及对人的关怀。城市建筑的不良发展之风,同样深深地影响景区建筑的发展。
    下面就旅游景区景点建筑设计如何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建筑艺术充分展示景观魅力,提升景区竞争力,谈谈肤浅的、不成熟的看法。
1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群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资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不同地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环境,建设文明的时间、方式、程度的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地区性是地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
    作为地域文化结晶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具体表现。它不仅满足了社会的物质功能需求,更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等精神需求。反映了隐含于其中的深层的地域文化内涵,造就了建筑的地域特色。同时,地域建筑及其所产生的建筑环境,会对置身其中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生活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造成一种新的文化情境,包含并孕育新的文化发展,并在与外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改造、更新和发展;而新的文化土壤又滋生新的建筑,产生新的特色。这就是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的互动性,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着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不断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环境建设发展很快,伴随而至的教训也不少。一大批极富地域特色、富含文化韵味、充满生活情趣、生动宜人的建筑和街区被无情破坏现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地域性、民族性,风格和形式雷同的现代“标准化”建筑。单调、生硬、冷漠,毫无特色的建筑在城市和乡镇泛滥,也在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当中蔓延。此现象,已引起旅游和建筑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忧虑。
    建筑文化是旅游业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新疆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大量的传统民族建筑、丰富的传统民居及村落、独特的宗教建筑,其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当中,应结合周边环境,从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中寻找创作因子,更多地反映地域特色和景点个性,应是事半功倍之举。
2、文化趋同与特色失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出现了以西方现代文化为主流的全球文化趋同现象。这种文化趋同有两面性。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积极的,是主流;另一方面却阻碍了文化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发展,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这是负面影响。反映在建筑文化领域,则出现了建筑“国际化”趋向,虽使众多传统城市和乡镇面貌一新,却更多的导致建筑风格和形式的雷同,人为造成地域建筑特色消失,城镇地域文化没落,城镇历史文脉断裂。
    这种现象的扩散,对旅游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旅游被称为“体验经济”,追求个性化差异性是其魅力所在。如果千城一面,风格雷同,特色失落,那么被喻为“朝阳产业”的旅游,可能就是夕阳西下之际了!
3、回归  地域文化的理性发展
    文化趋同抹煞了民族特性、地域特色和文化多样性,产生了“没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和“没有灵魂的景区景点。”因而激发了人们对地域文化复萌的热情,期盼地域文化理性的回归。
    回归,绝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有取舍地继承创新;不是对传统文化盲目的延续与重复,而是透过它把握传统的脉络,以批判态度吸收与创造;不是对外域文化的消极抵触和无理排斥,而是用联姻的方法实现两者的融合创新。这样的回归,才是地域文化理性的回归。
    “一切文化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地域文化要体现时代精神,满足当代的社会生活需要,就必须从传统走向现代化,其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挖掘传统文化内部的有用资源和内在潜力,融合一切先进文化成就,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需要,是地域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也是地域文化理性发展的根本途径。
4、旅游景区景点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
    地域文化的理性回归表现在建筑文化领域,即是“地区建筑学”,“地方主义”设计思想的兴起。注重研究地域传统建筑文化,更注重传统文化创新,强调在寻找、保护传统的同时,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风格,创造与传统结为一体的新景象,以表达新的时代精神。
    这些思想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并不断完善、发展,已成为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创作的思想源泉,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在创造现代地域建筑特色方面,不是对传统建筑简单模仿、抄袭,而应是对其深层次内涵的理性传承。创作中尊重环境(自然和人文),尊重历史,尊重当地生活习俗,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在这样的原则下,或探寻地方建筑技术、材料在现代条件下的运用;或运用现代材料、技术、构造方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发展。这就是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概括起来有再现、复兴与发展三种类型。
    1、再现  运用现代材料、技术、构造方法,按照地区传统的空间布局、造型手法、工艺色彩以及细部装饰等,对某些重要历史地段予以恢复重建,以再现地域传统风貌特色。再现必须与地域文化、历史环境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所谓“复古一条街”,生硬套用传统形式,与环境极不协调,只有外壳而无内涵的景观,失去了地域建筑存在的意义,不值得提倡。
    2、复兴  采用有机更新的方法对优秀传统建筑进行积极保护,赋予传统建筑新的生命力,再现昔日风采。其特点是在保存和恢复传统建筑地域特色前提下,使用现代技术、材料对其内部空间和结构有机更新,使其具备现代使用功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重新焕发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复兴不是传统的简单复活,而是将传统与时代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传统建筑新的时代精神,延续建筑生命,发展地域建筑,创造出新的地域特色。
    3、发展  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出发,追求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融合,强调地方、民族特色的创造。是从传统民居、传统建筑群落空间布局中吸取精华,在现代地域建筑创作中加以发扬和拓展,在发展地方传统建筑特征的同时,形成新的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功能和内容,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这种模式因其旺盛的生命力备受推崇,是较为普及与推广的类型,也是地域建筑特色和景区规划建设再创造的主要途径。
5、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建筑
    第一、必须有时代特征的定位。建筑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从规划布局、建造法则、材料工艺到空间围合、外观造型、尺度收放,无一不打上时代因素的烙印。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教兴盛、科技发达、民族和睦、对外交往频繁、人民安居乐业是新时期的主要特征,作为景区景点最基本服务性建筑,应该完整准确地反映和记录这些信息与要素。
    第二、必须有地域特征的定位。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自然地理、生活习惯、经济水平、文化传承等差异明显。景区建筑地域特色的凸现,应从小、从细节做起。越是地方的、民族的,才越有特色。
    第三、必须有文化特征的定位。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是文化的反映,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建筑。从立意到作品完成的过程,是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等要素在建筑中的掺和、捏合,最终通过建筑作品反映文化价值。
    因此,构建新时期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建筑,必须从建筑立意、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等环节上有机把握,灵活运用,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景观建筑文化目标。

    本站原创  作者:高波

当前第1/1页 [首页] [上一页] [1][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努尔·白克力强调 解放思想 创新机制 建... 下一篇:游牧文化之转场记忆
新疆旅游规划网 版权所有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环中路57号2楼A区
电话:0991-8734541
新ICP备2022000135号-3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130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