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祥圻:打造区域经济带领导力
著名的《22条商规》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则:领先法则。"市场营销的根本要点是创造一个你能成为第一的新领域。这就是领先法则:成为第一胜过做得更好。"话虽如此,但如果真正成为领先者,做到第一,实际上就象金字塔的顶尖;而站在塔尖之上的人,除了要付出非常人的努力之外,还必须具有睿智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乔祥圻就是这样的人。
乔祥圻,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管理处处长、柴窝堡湖管委会主任、达坂城区政协主席。乔祥圻在柴窝堡湖接连创造了几个"第一个":第一个将新鲜的活鱼引上新疆人餐桌,第一个将上海阳澄湖大闸蟹在新疆繁殖养育成功并持续成为本地区经济增长点;第一个将池沼公鱼引进繁育并在全疆推广现在又出口日本;第一个将旅游业和水产业结合起来共同谋取发展。
接触和熟悉乔祥圻的人们都这样说:乔祥圻正领导着一个地区的行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前进着,并且带领着一个地区逐步打造出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和领导力。
柴窝堡:一个品牌经济带的诞生
柴窝堡位于乌鲁木齐市区东南约45公里,地处达坂城西部,一个天然冷水性湖泊,湖面约30平方公里,在当地人的眼中,柴窝堡湖是一个小盐湖,曾经是一湾毫无利用价值的死水湖。
而且,新疆地处中国的最西北,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在内陆人的眼中,这就是中国最远的地方,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大多以发展畜牧业为主,物产资源丰富却未能为当地居民带来富裕。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美无处不在,缺少的是发现。我们用这句话来理解新疆,资源无处不在,遍地是价值连城的财富,缺少的是敢于吃蟹的第一人,缺少的是发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群来自上海的年青人响应着中国"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怀揣着光荣与梦想的雄心壮志,来到这片不毛不地。乔祥圻也是这群热血青年中的一员,在经历了"小风满天沙,大风石头走"的恶劣天气,啃一口咯吱咯吱响的带沙子的苞谷面馍,喝的泥浆水;白天住修水渠,晚上住马圈;由于基础医疗条件差,先后有三位女知青生孩子时胎盘出不来引起大出血,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柴窝堡等的种种事件后,这些知青们咬牙坚持了下来,将这片荒芜改造成万亩人工林。40年过去了,知青们或去世或返城或退休,陆陆续续先后离开了柴窝堡,乔祥圻成为留在这里的最后一名上海知青。
文章摘自:《现代保健·大食品专刊》(2007年7月20日-8月20日)